18372295018
当前位置:
首页
设计分享
设计分享
探索前沿设计 获取最新企业动态
村农文旅商融合产业的基本打法!
  • 时间:2025-08-08 17:34:00
  • 浏览:94

村农文旅商融合产业的基本打法!需立足实际,科学谋划,分步实施。

理念:以农为本、文化为魂、旅游为体、商业为媒,实现产业互促、功能互补、价值提升。

一、 前期调研与精准定位(摸清家底,明确方向)

1.  资源深度普查:

农业资源:主导农产品(规模、特色、品质)、传统种养技术、闲置农房/土地、农业景观(梯田、茶园、果园)、农业节庆、特色食材、加工基础。

文化资源:历史遗迹、古建筑、古树名木、民俗活动(庙会、节庆)、传统手工艺(非遗)、

地方戏曲、传说故事、名人乡贤、家风家训、特色方言、生活方式。

自然资源:山水风光、森林植被、河流湖泊、气候特点、地质地貌、生物多样性。

旅游资源:现有或潜在的观光点、体验点、休闲点(如水库、古村落、采摘园)。

商业基础:现有集市、小卖部、农家乐、合作社、电商基础、物流条件、能人乡贤返乡青年、企业家)。

人力资源:人口结构(年龄、技能)、村民意愿、带头人潜力、外部可引入人才。

区位交通:距离城市距离、主要交通干线、通达便利性。

2.  市场需求分析:

目标客群是谁(亲子家庭?银发族?研学学生?年轻白领?摄影爱好者?)

他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(休闲放松?文化体验?亲子教育?美食?健康养生?)

周边同类项目有哪些?竞争优势和劣势?(避免同质化)

3.  SWOT分析:梳理本村在农文旅商融合方面的优势、劣势、机会、威胁。

4.  明确核心主题与定位:

基于资源和市场,提炼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核心主题。

确定发展定位:是成为城市近郊微度假目的地?特色文化深度体验村?还是某一类主题(如康养、研学

)的专业村?

微信图片_20250808175512.jpg

二、 科学规划与空间布局(绘好蓝图,优化配置)

1.  功能分区:

农业生产区:核心种植/养殖区,注重景观化、标准化、科技化(如智慧农业展示)。

文化体验区:祠堂、古宅、非遗工坊、村史馆、文化广场等改造提升。

旅游服务核心区:游客中心、停车场、特色餐饮/民宿集群、集市/商业街(可结合闲置农房改造)。

休闲娱乐区:滨水步道、观景平台、露营地、亲子乐园、户外运动场地等。

生态保育区:保护山林、水源地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。

加工仓储物流区:小型农产品加工坊、冷链仓储、电商发货点(位置需合理,减少对核心区干扰)。

2.  重点项目策划:

核心引爆项目:1-2个具有独特吸引力和传播力的项目(如大型特色节庆、标志性景观、沉浸式文化体验馆)。

特色体验项目:围绕主题设计的深度体验(如农事体验、手作DIY、非遗课堂、森林探险、星空观测)。

配套服务项目:高品质民宿、特色餐厅、主题咖啡馆、文创商店、便利店等。

基础设施项目:道路提升、水电通讯保障、污水处理、垃圾分类、智慧导览系统、旅游厕所、标识系统、夜景灯光等。

3.  游线设计:串联核心资源点和体验项目,设计不同主题(文化探秘、农耕体验、自然康养)和时长(半日、一日、两日)的游线。

微信图片_20250808175511.jpg

三、 产业融合与联动发展(打破边界,创造价值)

1.  “农+旅”:

观光农业:打造景观农田(油菜花海、彩色稻田)、观光果园园。

体验农业:提供采摘、种植、喂养、加工(磨豆腐、榨油)等农事体验。

科普农业:设立农业科普长廊、小型农博馆,开展自然教育。

节庆农业:策划播种节、丰收节、采摘节等活动。

农产品变旅游商品:开发优质、精美、便携的伴手礼(有机大米、特色酱菜、果干、手工艺品)。

2.  “文+旅”:

活化文化空间:将祠堂、古宅改造为文化展示馆、书院、民宿、茶馆、工坊。

沉浸式文化体验:开发非遗技艺体验课(扎染、陶艺、竹编)、民俗表演(地方戏、舞龙舞狮)、

故事会(地方传说)。

主题文化活动:举办民俗文化节、手作市集、乡村音乐节、主题展览。

文化IP打造:设计村庄吉祥物、主题歌曲、故事绘本。

3.  “商+旅” & “商+农” & “商+文”:

主题商业业态:引入和培育与主题相符的特色餐饮、民宿、咖啡馆、文创店、书店、特产店。

电商平台: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,利用抖音、小红书、淘宝等平台销售农产品、文创产品,推广旅游。

在地消费引导:鼓励游客在村内消费,设计包含食宿行游购娱的套餐。

品牌建设与营销:打造统一的村庄品牌(名称、Logo、Slogan),讲好乡村故事,利用新媒体精准营销。

4.  产业联动模式:

一产接二连三”: 农产品生产(一产) -> 初加工/深加工(二产) -> 观光体验/销售(三产)。

“文化赋能全链”: 文化元素融入农产品设计、包装、营销,提升附加值;融入旅游体验,增强吸引力。

“旅游带动销售”:游客在体验中对农产品、文创品产生兴趣和信任,促进现场及线上购买。

微信图片_202508081755121.jpg

四、 创新运营与利益联结(激活主体,共享发展)

1.  运营主体构建:

    村集体主导型: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或村办企业,统一规划、建设、运营、管理。适合资源整合要求高、

需要统一品牌的村。

    市场主体运营型:引进专业文旅运营公司,村集体以资源入股或收取租金/管理费。适合缺乏运营经验的村

,需注意保障村民利益。

    混合所有制型:村集体、村民、外部资本共同成立股份合作公司,风险共担,利益共享。需建立清晰的治理结构。

    村民自主经营+协会协调型:村民自主经营民宿、餐饮、小店,成立行业协会进行自律、培训、营销推广。

适合村民积极性高、经营能力较强的村。

2.  利益联结机制(关键!):

    就业增收:优先吸纳村民在项目运营、服务、管理岗位就业。

    资产入股:村民以闲置房屋、土地、林地等资源入股,获得分红。

    合作社带动:村民加入合作社,统一标准生产农产品或提供旅游服务,合作社负责品牌、销售、分配。

    订单农业:与村内餐饮、民宿签订农产品直供协议。

    创业扶持:提供培训、小额贷款、场地支持,鼓励村民开办小微业态(家庭农场、农家乐、手工作坊、小卖部)。

    保底分红+收益分成:确保村民基本收益,并根据整体效益进行二次分配。

    设立村集体发展基金:从运营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,用于村庄公益事业、持续发展和村民福利。

微信图片_20250808175514.jpg

五、 保障措施与可持续发展(夯实基础,着眼长远)1.  组织保障:成立强有力的村级工作专班(书记/主任牵头,吸纳能人、乡贤、村民代表),明确分工,

责任到人。争取乡镇及以上政府的政策、资金、项目支持。2.  政策与资金: 积极争取国家、省、市关于乡村振兴、文旅发展、农业产业化的专项资金、补贴、

贷款贴息。

    探索PPP模式、专项债、社会资本引入。

    村集体自筹。

3.  人才支撑:

    引才:吸引返乡青年、大学生、退休干部、艺术家、专业运营人才。

    育才:对村民开展民宿管理、餐饮服务、导览解说、电商运营、手工艺制作等技能培训。

    用才:建立激励机制,发挥乡贤、“土专家”、能工巧匠的作用。4. 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:始终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。完善环保设施,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

保护好绿水青山。

5.  社区营造与乡风文明:提升村民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。制定村规民约,改善人居环境,

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营造热情好客的氛围。

6.  品牌建设与智慧管理:持续投入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。运用数字化工具(小程序、

智慧导览、在线预订、客流监测)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。

7.  动态评估与调整:建立评估机制,定期监测项目进展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

环境影响,根据市

场反馈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规划与策略。

微信图片_202508081755131.jpg

关键成功要素

特色是生命线:避免千村一面,深挖并凸显本村独一无二的核心吸引力。

村民是主体:必须让村民深度参与并从中受益,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。

市场为导向:精准定位目标客群,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。

运营是关键:好的规划需要专业的运营才能落地见效、持续盈利。

质量是保障:无论是农产品、服务还是环境,都要注重品质和口碑。

融合是路径:不是简单叠加,而是有机融合、相互赋能、形成闭环。

循序渐进:分清轻重缓急,从试点示范做起,滚动发展,避免盲目铺摊子。

微信图片_20250808175513.jpg

汤司令结语:

规划村级农文旅商融合产业,是一个立足资源禀赋、面向市场需求、创新体制机制、

激发内生动力、实现共建共享的过程。需要科学严谨的前期调研、清晰精准的定位、

系统全面的规划、灵活创新的运营以及坚实有力的保障。核心目标是实现产业兴旺、

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。


在线
留言
立即提交您的需求
我们将安排设计总监与您联系

姓名:*

电话:*

企业类型:*

联系
我们

致电品牌顾问

扫码
关注
二维码
返回
顶部